用脚步丈量土地 用双眼看到实况 案子才能办进群众心里
“老马,为了公平起见,今天咱们就在法官的见证下来量一量地,看看到底是不是我们亏了你的地!”
近日,西夏区人民法院成功诉前调解了一起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纠纷案件,承办法官秉承“以调促和、以和促解”原则,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。
基本案情
2018年被告马某承包了原告公司的土地用于大棚种植,双方在合同中约定承包土地面积为8.85亩。2021年,马某发现自己原来耕种的部分土地被占用修路,马某认为这样自己承包的土地面积肯定就少了,便找公司协商,让公司把多占的土地返还或减少承包费。公司告知马某用来修路的土地是其多占用的,那原本就是一条路。马某十分生气,认为公司强词夺理,于是从2021年开始拒绝支付承包费。公司连续三年没有收到马某支付的承包费,又多次联系不上马某,故起诉至西夏区法院,要求马某支付2021年-2023年期间的承包费。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张静主动与马某所在的兴泾镇辖区社区沟通,几经周折,最终联系到了马某。
经过与双方当事人沟通,张静法官很快找到了案件的症结,承包土地的面积难以确定。为保障纠纷及时解决,避免因矛盾纠纷贻误农时,承办法官张静当即决定,到土地所在地去看看。
在张静法官的组织下,双方当事人一同来到土地测量现场,见证争议土地的丈量、记录。张静法官一面安抚着情绪激动的马某,一面和公司代理人耐心地向马某释明:“你看这路上有下水井及电线杆,是在你承包前就存在的,因此土地并未被占用。你放心,我们也会按照实际测量的土地面积为你减免相应的承包费。”
最终经测量,马某的土地实际使用面积比合同约定的面积还多了0.5亩。马某不好意思地说:“是我太主观判断误会了公司,也没想着自己再量一量,给公司和法院添麻烦了,我这就去把欠缴的承包费交了,谢谢法官为我的事情操心,等我地里的果子熟了,我一定送来给你们尝尝。”
事后,张静法官向助理说道,涉及土地、房屋的案件,要“走出去”,用脚步丈量土地,用双眼看到实况,案子才能办进群众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