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夏区人民法院
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法院文化
今天是: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->西夏区人民法院->新闻中心->以案说法
建议收藏 | 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指南(二)——守护“花蕾”篇

  
 建议收藏 | 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指南(二)——守护“花蕾”篇

 

未成年人保护是全社会应尽的共同责任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,涉及成长的各个环节,从家庭中的悉心照料与情感滋养,到教育资源的公平获取与优质供给;从校园环境的安全和谐,到网络空间的清朗健康,每一项权益都紧密关联着他们的成长轨迹与未来发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等法律为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铺就了坚实基石,为未成年群体的合法权益筑牢了安全防线。

哪些人是未成年人?

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。

未成年人的身体权

未成年人自出生起就享有生命权、身体权、健康权等民事权利。家长、老师等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、殴打等伤害行为,都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规定,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构成犯罪的、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、溺婴及弃婴的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。

法条链接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

第十三条  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,具有民事权利能力,依法享有民事权利,承担民事义务。

第一千零三条 【身体权】自然人享有身体权。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身体权。

第一千零四条 【健康权】自然人享有健康权。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。

未成年人的财产权

在生活中,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年纪小对金钱没有概念,因此任意支配孩子的财产,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。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,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、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。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,监护人不得干涉。

法条链接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

第十三条 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,具有民事权利能力,依法享有民事权利,承担民事义务。

第三十五条 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。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,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。

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,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,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。

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,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,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、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。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,监护人不得干涉。

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义务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、教育和保护的义务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更是从家庭、学校、社会、网络、政府、司法等多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益保护做出详细规定。在家庭中,监护人必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,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,禁止虐待、遗弃未成年人。在学校,学校要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安全,对校园欺凌、体罚等行为严格禁止。若发生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侵权责任编等相关法律,侵权人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,情节严重的,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。

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

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,应当正确教育、照顾孩子。不得对孩子进行打骂、关禁闭、强迫过度劳动等,行为严重可能构成违法。

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

父母阻拦未成年人上学、强迫未成年人辍学的行为,都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

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:

(一)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、健康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;

(二)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、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;

(三)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、勤俭节约,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;

(四)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,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;

(五)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,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;

(六)保障未成年人休息、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,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;

(七)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;

(八)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;

(九)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,并进行合理管教;

(十)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。

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:

(一)虐待、遗弃、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;

(二)放任、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;

(三)放任、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、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、分裂主义、极端主义等侵害;

(四)放任、唆使未成年人吸烟(含电子烟,下同)、饮酒、赌博、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;

(五)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、辍学;

(六)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,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、报刊、电影、广播电视节目、音像制品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;

(七)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、酒吧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;

(八)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;

(九)允许、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;

(十)违法处分、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;

(十一)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、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。

来源: 责任编辑:
☆ 西夏区人民法院版权及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“西夏区人民法院网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西夏区人民法院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和使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西夏区人民法院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西夏区人民法院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西夏区人民法院网联系的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。